相聲到底有什麼好看的?
或者應該說,相聲到底有什麼好聽的?
就讓我們從相聲的身世開始說起吧!

跟其他的傳統戲曲表演比較起來,相聲算是一個很年輕的劇種
相聲最早起源於中國華北一帶,在明朝已經相當盛行
但現在大家所熟悉的傳統相聲多是來自於清末民初的段子
相聲最初是有點類似於摹擬口技的表演模式,所以相聲的古名叫做<像生>
後來漸漸的加入故事情節,演變成類似說書的表演形式
也就是現在所謂的「單口相聲」的雛形

歷史上有記載最早的相聲藝人,是「江湖叢談」中所提到的張三祿
但是相聲演員多相信「天橋八大怪」中人稱<窮不怕>的朱邵文才是他們的祖師爺
而從張三祿算起,現在大家熟悉的相聲演員中,吳兆南老師算是第七代
而無老師的弟子自然算是第八代,也因此有時候相聲段子中會出現所謂「師承八代」的說法

相聲在台灣最早是由魏龍豪及吳兆南老師老師,在中廣所做的相聲廣播節目
但當時的聽眾多是眷村的外省老伯伯,並未受到其他大眾的喜愛
而現在大眾比較熟悉相聲,大多是從「表演工作坊」的「那一夜,我們說相聲」開始
後來的「這一夜,誰來說相聲?」「又一夜,他們說相聲」,也陸續獲得廣大的回響
漸漸培養出聽相聲的觀眾群。但現在表演工作坊的演出多是以戲劇為主,相聲作品較少
台灣現有的相聲表演團體除了表演工作坊之外,還有「台北曲藝團」「吳兆南相聲劇藝社」
以及「相聲瓦舍」,其中前面兩團表演比較偏重在傳統相聲方面,以傳統的「說、學、逗、唱」為主
而相聲瓦舍則是結合舞台劇發展出新品種的「相聲劇」,也獲得許多觀眾的喜愛。

近代的相聲從清朝發展到現在 
逐漸由橋下乞丐學聲慢慢的發展出許多「名堂」
也逐漸變成能登堂入室的正式表演
簡單的交待完了相聲的歷史
接下來跟大家說說相聲表演中的各種「名堂」


部分內容參考自wiki及「這一本,瓦舍說相聲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lo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